高效電化學污水處理工藝介紹
?一、研發背景
最早于1906由美國科學家Dictrich博士最早取得發明專利,多年來國內不同院校、環保技術科研單位、水處理領域同行等也有研究報告但少見實際工程應用。
在臺灣,因為經濟的發展推動環保科技向一個更高階段發展,引進美國技術通過二十年的應用和研究,日臻完善,成就了最新一代電化學技術和提供質量穩定可靠的EC技術設備,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和幾十項不同行業的成功案例。
二、工藝特點
具備強氧化—自產氧化劑、強還原—自產還原劑、絮凝—自產絮凝劑、氣浮—自產氣浮超細氣泡以及滅菌、脫色與脫臭七大功能于一機。
三、工藝優勢
只需電解法十分之一的電耗,具有電化學、渦流與磁化流體效應,可通過調節極板材質(六種)、板間距、電壓強度、電流密度、PH值、電導率等而得到最佳處理效能。具有除污率高、一次投資成本較低、操作費用省、維護簡單、使用范圍廣、污泥產量小等優點。
五、應用范圍和行業
ü 油脂:動物性、植物性、礦物性油脂,形態上如水合、乳化、混合、溶解性油脂或脂肪均可處理,去除率達99%以上。
ü SS:包括懸浮與膠狀SS,如用于IT業中晶圓廠磨晶片廢水、石墨廠超細懸浮固體,去除99%以上。
ü BOD:可用做高BOD濃度廢水預處理(強氧化破鍵),以利后續處理。中低濃度廢水可去除85%-99%。
ü COD:高濃度COD廢水,電中性不易化混物化處理,可因強氧化斷化學鍵而破壞電中性混凝去除或分解成可生物降解小分子,作預處理。對于中低濃度的廢水,通常一次處理即可達回用標準(須作小試以確定)。
ü TN、TP:去除地表水、河道水中的營養物是十分有效的去除85%以上
ü 重金屬:通過生成氫氧化物膠羽去除。對于CN-、Cr+6具有卓越的低成本處理效益。
ü 細菌、病毒、囊孢:均被強氧化而滅殺,去除在99.9%以上。
ü 色素去除:印染、染織行業廢水顏色去除率98%,具有優越特效性,主要原理是通過強氧化與強還原,破壞發色團官能基(functionalgroup)。
ü 中水回用、地下水凈化、地表水凈化、冷卻水凈化、放射性同位素去除;逆滲透RO、UF、納濾、光催化之預處理。
六、處理效果與物化效果比較
下表為電凝法處理能力與效果的統計結果
項目 |
去除率(%) |
BOD TSS(粘土、碳、泥渣等) 水中的脂肪、油和油脂 污泥中的水 重金屬 磷酸鹽 細菌、病菌和孢囊 |
99 99 93~99 50~80 95~99 93 99.99 |